潍坊同志画社

+收藏:http://tongzhihuashe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画社简介

同志画社历史 
民国十年(1921),潍县的郭兰村与同学赫保真、傅柳坪三人成立了研究国画艺术的“益社”,地址在郭宅《藤花仙馆》书房内(书房至今尚存);拜本县著名国画家丁东斋、刘炯为师,且共同参加了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。此间,编发了《益社季刊》两期。1922年,丁东斋非常高兴地说:“古人曾说过益者三友,你们三人成立这个益社,倒也名副其实。但范围太小,起不了多大作用,你们应该邀请全县美术爱好者共同办社,岂不更好!”在丁东斋的大力倡导下,1922年在益社基础上创办同志画社,爱好者踊跃参加,社员近30名。由丁叔言任社长,刘炯为副社长,丁东斋任教师,社址设在丁叔言家内(南门大街丁六宅)。同志画社的宗旨为“不标榜哪一派,不吹捧什么人,也不排斥任何派和任何人,……继承优良传统,发挥各自特长”。在那时局动荡,战乱不止的社会背景下,同志画社坚持活动,从未间断,画社成立十七年间,成功地举办画展十九次之多。 
画社泽润乡土,惠及桑梓,延绵至今。一代代贤良接踵,挥毫泼墨,潇洒丹青,谱写了城市灿烂的历史文化。潍坊画家引领齐鲁国画之风骚,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打开尘封的历史会发现,同志画社前期的铺垫功不可没,它为国画艺术特别是花鸟类画的复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,古城潍坊沉重的文化积淀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。 

同志画社社址:南门里丁六宅建筑 

同志画社主要活动 
定期例会
画社规定社员星期日下午集会,每人需带本周内所作的作品,相互观摩品评,时后交于画社保存,以备将来展览时所用。当时还制定了一个章程,规定凡爱好国画并有时间习作和参加研究者,均欢迎参加,互相学习,共同提高。画社严格遵守章程所规定的:不标榜那一派,不吹捧什么人,也不排斥任何派别和任何人,而是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。继承优良的传统,发挥各自的特长,以图振兴国画艺术之大业。 
不定期举办画展
第一次画展在1923年暑假举行,借用丁氏第一小学的教室作展室,展出作品一百多幅。画品均表明价格,价格是由社员集体研究并征得个人同意,价格低廉,只取工本费而已。扇面,一元;四幅屏,六至八元;小中堂,三至五元。展期三天,结束后选购者到画社交款取画。如有二人以上选购同一张画时,可预约时间由作者专门再画。画社扣除裱工费,再收二成作为基金,余款交作者。画展轰动省内外,外埠购画者纷沓而至。 
增加书法练习
为了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,在1925年左右,画社专门研究制定了“增加书法练习”的内容。每周交习作一张,聘请丁氏第一小学教师李肇恩(字裕之)做书法指导,大家的水平提高较快。“七七”事变后,同志画社的活动被迫停止。 

画社的精神与作用
潍县同志画社是民国初期群众性的文化组织,它的成员包含着社会名流以及潍县世家望族的后裔,画社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。它所产生的效果也非同一般。时年34岁的丁叔言精力充沛,曾亲自面见过孙中山先生,积极投身民主革命。画社冠名“同志”,意承孙中山三年前(1918)发表《告海内外同志书》和《致南洋同志书》之内涵,旨在贯彻救国救民之大计。画社提倡“自重、自强、自律”;画社内悬挂春秋时期左丘明名言“同德则同心,同心则同志”,强调诚信与团结。学习方式上,用一种开放式的、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,因而,在培养青年画家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。 
引进外地风格
郭兰村、赫保真、傅柳坪三人曾经参加上海美术函授学校;郭味蕖在上海美专先后学西画、国画;陈寿荣在北平美专学国画,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带来外地的新画风。社内对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视,对各种画风的作品兼收并蓄,社内的画风也变得异常活跃,各种技法都有了新的发展。陈寿荣生前多次感慨:“潍县画派乃取全国之长而成矣。”
社员遍地生辉。郭味蕖在北京,于希宁在济南,陈寿荣、赫保真在青岛,他们的精品迭出,名作蝉联,独领风骚。

潍坊同志画社主要负责人

潍坊同志画社名誉社长:郭怡孮 

名誉副社长:张玉峰

顾问团成员:   
孙立荣、张绍良、刘凯、赵修道、丁宁原、孙敬会、谭英林、郭志光、于家干、沈光伟、曹和平、王珂 

社长:时振华  

常务副社长:王居明 

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:刘伟  

副社长兼副秘书长:孙建希